约8060字。
7、背影
朱自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
二、简介作者。
1、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
交卸(xiè)解除职务,向后一任官吏交代。
奔丧(bēnsān)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踌躇(chóuchú)犹豫。迂(yū)腐 颓(tuí)唐 琐屑(xiè)[晶莹(yíng)]差(chāi)使 狼藉(jí) 举著(zhù)
簌簌(sùsù) 赋(fù)闲 游逛(guàng)栅(zhà)栏
2、简介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听录音)学生听读,思考: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
--第一部份(1)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2-6)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2、3)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别时家境(悲凉气氛)
第二层(4、5)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细心关照(铺垫背影)
第三层(6)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部分(7)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3、通过划分结构,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什么?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父子深情。线索是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