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句子的选用与连贯”专题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桂阳一中王良伟
一、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二、 重点难点: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三、 教学设想:本专题共分四课时,其中讲授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四、 教学程序:1知识要点 2解题指导 3解题思路 4巩固练习
一、 知识要点
句式的选用和句子的连贯在各种教辅资料中虽然经常作为不同的知识考点来讲
解,但二者其实具有较大的交融性,因为在选用句式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该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与其前后句子相互衔接和连贯的问题,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常常把两者结合起来考查。常见的题型有①句意辨析②句子选填③句子排序等。如1994年高考题(见《教与学》P153例8)、2001年高考题(见《教与学》P172例3)2003年高考题(见《高考大本营》P70第7题)
二、 解题指导
一)、原则要求:句式的选用和句子的连贯常常应遵循下列原则和要求
〈一〉、明确各种句式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也就是说要注意句式中部分词语意义上的细微变化和句式的修辞效果以及情感语气的强弱。如:
1、两句中表达的意思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形势所迫,他当时不能不那样做。 我赞成任命王明当组长。
形势所迫,他当只能那样做。 我不是不赞成任命王明当组长。
主管部门不同意,我们就不能这样做。 这种局面,你看了能不心痛?
主管部门不同意,我们怎能这样做? 这种局面,你看了会不心痛?
该题答案应为B,(B中的第二句虽然也是双重否定句表肯定,但它隐含着我赞成王明当组长是要附加一定条件的。)
2、下例各组句子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她是不止一个孩子的母亲。 他能今天晚上来吗?
她不止是一个孩子的母亲。 他今天晚上能来吗?
除非你告诉他,他不会知道。 一会儿再谈。
除非你告诉他,他才会知道。 再谈一会儿。
答案C。(A项①说她有好几个孩子;②说她还是许多孩子的老师什么的;B项①主要问来的时间,②问能不能来;D项①意为现在不谈,②意为现在还谈得不够。)
3、两句话表达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这么说,非得用你的才行了? 长征路上,有谁没吃过野菜呢?
这么说,难道非得用你的不成?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真的吃过野菜。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他一句话也没说,就为大家办了这件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为大家办这件事,他一句话也没说。
答案A(B项上句意为:红军战士人人吃过野菜,下句重在肯定吃野菜的真假上;C项两个句子条件不同,语意大不一样;D项上句重在表现他不推辞或不计条件,下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