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十三岁的际遇》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
1、朗读全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辞优美,字里行间透着灵气,迸发出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展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个性。要在反复"读"中用心去体会。
3、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4、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5、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课文,填空:
《十三岁的际遇》是作者 在 岁时为 而写的一篇散文。
2、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在课文内勾画出来。
曾相识 士风度 若失
白 过隙 曲径通 古朴 重
有 味 白无力 严 治学
小心 不 不扣 然回首
[设计说明]设计1-2题目的是训练快速、整体阅读长文的能力,通过看注释和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
①7岁的 ②10岁的
③13岁的 ④16岁的
2、读课文第二部分,用自己的话归纳:"十三岁的际遇"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证明这些内容?
【设计说明】1-2环节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准确把握全文的感情主线。
3、指导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指定四名学生作示范,分别朗读7岁、10岁、13岁、16岁四个时段的内容。
4、再选四个同学分别对四个角色朗读的同学作评价,指出其优缺点。
5、小组发言:向同学推荐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6、集体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文段中的诗歌由一女一男分别读。
【设计说明】3-6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能力。学习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技巧,能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7、文章使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在课文内勾画出来,在全班交流。
8、用"老师……""同学……""学校……"造比喻句。看谁的句子与众不同、最有创意。
9、展示同学们的造句作业,同学评价句子的创意。教师作赏识性的总结。
10、学生从课文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对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向同学们作讲解。
11、将同学们喜爱的句子或词语汇总后,集体赏读。
【设计说明】设计7-11环节,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鼓励学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