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00字。
七 画 意 绵 绵
教学目标:理清思想感情线索,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联想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式学习
教学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家
柯灵,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生于1909年,幼时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就被迫缀学,十五岁时,做了一名乡村小教师,阅读了各种的时兴的报纸,杂志,对文学产生了兴趣。3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报刊编辑、电影剧本创作和评论,作品体裁多样,尤长于散文写作。主要作品有剧本《飘》、《武则天》、《不夜城》、《夜店》、《春满人间》,文学作品《望春草》、《同伴》、《香雪海》、《柯灵散文精编》,以及论著《电影文学丛读》、《剧场偶记》等,《柯灵文集》(6卷)。
二、教学步骤
1、本文是一篇随笔,大家在预习时,阅读全文,都会感到行文如汩汩山泉,顺势而行,意随笔到。作者立足于巴黎蒙马特高地,思绪却跨越时空,展开了种种联想。
请问文中提及到了那些地域?又写到了那些画家?(找同学回答)
2、 刚才同学归纳的文中写到的人事或情景,全靠作者通过联想巧妙地联系起来。想象和联想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笼端”,说起来神奇,做起来其实也很平常。我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极端美丽,这是想象在夸张中的巨大威力。《围城》这座“比喻之城”中亦有许多生动的例子。如方鸿渐第一次与唐晓芙见面时写到:“方鸿渐看到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赵辛楣第一次和方鸿渐交锋时又写到:“赵辛楣和方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读本……”这两个比喻又全赖联想之功。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是怎样因蒙马特露天画廊而触景生情,由此及彼地展开种种联想的?
(同学散读全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 通过刚才大家交流,文中丰富的联想,涉及到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画家,那么为什么要从蒙马特高地开始写起呢?
(让同学重点阅读分析讨论文中前三自然段)
4、 文中由蒙马特高地联想到了罗浮宫,先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理解这段的寓意。
5、 作者在列举典型事例的同时,对此也作了深入的思考,请大家找出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进行理解。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6、大家展开的分析、交流和讨论,其实是紧随作者的思路,和作者一起探寻艺术的真谛,我们来看文题,“画意绵绵”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如何去理解,请认真思考。
7、“真正的艺术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劳动。”通过分析,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也明朗化了。请同学谈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师明确归纳:本文旨在赞扬古往今来那些为艺术而献身的艺术家,他们对待艺术像信徒一样虔诚,经受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