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20字。
11、中国石拱桥
都江堰私立玉垒中学 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b.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c.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课文,分析方法来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一、 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 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并能运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布置大家观察了桥,请同学们说说你见过哪些 类型的桥(展示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 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特征。
看来要把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通两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 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按照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 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翻开课文《中国石拱桥》,我们来看看课文是如何介绍桥的。
二、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员,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考取官 费赴美留学,1921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他回国后一直从事桥梁 建筑和教育工作。曾主持建造过钱塘江大桥。通过修建钱塘江大桥培养了大批 桥梁人才,其中包括修建武汉及南京长江大桥的两部总工程师。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解放后他曾发表过一百八十多篇文章,有多种外文译本,1983年出版了《茅以升文集》,并主编《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
三、检查预习
1.生字:
洨(xiáo) 匀称(yún chèn) 鷟(zhuó) 佥(qiān) 河堤(dī)
2.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很尊重。
四、整体感知:
“中国石拱桥”有哪些共同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浏览课文,最好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1、 形式优美:“ 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