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集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15 7:51:38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1篇,约23800字。
《〈诗经〉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诗经〉三首》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教读课文,本单元为《诗经》到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创作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根据《大纲》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能诵读古典诗词,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所以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为后面的唐、宋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现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⑴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⑶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㈢重点:⑴理清线索,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⑵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妙处。
难点:引导学生读出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二、说教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在教这一单元时,根据诗歌语言简炼、节奏鲜明、易于记诵的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㈠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四言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㈡讨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讨论明确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㈢比较法:将课外知识与课堂内容比较阅读,延展课堂容量,发展学生思维。
三、说学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善教人者,应教人方法,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
㈠利用录音机以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教学的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㈡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设置讨论题,在讨论中理清文章线索。
㈢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辅之以作业,以便向课外迁移,形成运用、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㈠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的主要内容、编排体系以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㈡播放朗读磁带及课件。㈢指导学生诵读,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来化解教学难点。㈣课堂讨论(占大部分时间)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注解,讨论以下题目来突破教学重点。⑴《氓》按情节发展的思路可分为几个阶段?⑵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顺着婚恋三部曲的顺序来写,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法?⑶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在婚前婚后有什么变化?⑷男、女主人公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⑸本首诗运用了哪些主要表现手法?
㈤总结概括:在背诵全篇的基础上总结人物形象,比、兴的艺术效果,品味自己所喜爱的诗句。
㈥布置作业:用投影仪投出《诗经·关睢》,将之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迁移的能力,巩固并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  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我想将这首诗改编成小话剧,并在课内演出,将比较抽象的诗歌改编为直观性很强的话剧;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 (2)创设情景教学  (3)比较阅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故在学习这首诗时,让他们参与到诗歌的改编和话剧的表演中,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分析内容时,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采用寻找难点、确定难点、解决难点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疑析疑,在阅读能力上寻求提高和突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