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古代诗歌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怀乡、吊古、山水、田园、边塞、友情等。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类别,怀乡诗体现出一些十分显著的特色。
首先,从命题形式看,怀乡诗的诗题多以节日或他乡地名入题。
农历每年有许多重要节日,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上元日)、三月初三(上巳日)、寒食、清明、端午、立秋、中秋、重阳(九月初九)、冬至、除夕……等等。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传统节日总是特别容易触发游子们的离愁别绪。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对自己孤单凄凉处境的深刻感受,使每一个佳节都成了游子倍感煎熬的时刻:“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戎昱《桂州腊夜》)“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贾岛《渡桑乾》)对羁旅行役的游子来说,漂泊乃是宿命,人生处处驿站。异乡的一座山,一条河,一架桥,甚或只是偶然船入耳中的一缕笛韵,都能触动他们深深的愁绪。于是他们以这些他乡地名命题,用诗歌来记录自己漂泊的行踪。在黄昏、暮夜与黎明的人静时分,在旅舍,在山脚,或是在夜泊的孤舟中,诗人深情吟唱他思乡的怅怨: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