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小说学习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中小说教学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华 禄
高中小说的知识涉及面广,蕴含量大,有利于学生积极转变语文学习方式。语文学习方式是什么?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学习语文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其基本特征为学生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其基本特征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价值,彼此相辅相成。但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或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高中小说的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那么,如何学习小说,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本文从学生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心情感体验的基本特征方面浅谈自己的体会和设想。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我想学”
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语文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语文活动。例如,学习鲁迅的《药》这篇小说,我从阅读、理解、欣赏的角度提出这样的问题: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内容,给课文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只需要两个字,其中一个必须是“药”字。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后,最后给出答案:买药、吃药、议药、药效。但是,课后有学生觉得以上四个答案有点不一致。第二天,他们提出新想法: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内容,给课文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只需要两个字,一个动词加上一个“药”字。最后给出答案:买药、吃药、议药、( □药、?药)(读如某药、什么药)。课文中有“古□亭口”的缺字法,可作第一个答案的依据,小说的主题恰好在于让读者思考疗治国民的良药是什么,可作第二个答案的注脚。对这样的答案,确是令人开怀大笑,更让人赞叹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最后我再来一个随机提问:这算是答案吗?你赞同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经过反复观察、阅读、理解、欣赏之后茅塞顿开。他们在此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有关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慢慢养成了善于理解内容、尝试转换问题并探究解决的好习惯。不久,就有学生提出另一问题考别人:
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用“药”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