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70个字。
齐心合力,为了农村经济的继续发展
——例说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脱困方略
江苏省通州市兴仁初中 李富群 226371
提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农村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伴随着农村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教育中出现了部分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生,本文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各举一例,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引起各方面对农村学困生的关注,帮助学困生走出“学困”行列,使农民子弟“一个都不少”地学文化、用科学,从而保证农村经济和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习困难 感情饥渴 溺爱 教育失衡
我国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有一部分智力正常、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为了早日实现迈进“高水平的小康生活”的既定目标,初中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困难亟待解决。
学习困难的成因是方方面面的,脱困策略是各不相同的。在此例举几例以供探讨。
一、 家长忙碌,无暇顾及
案例:王某,女,初三。长得娇小文静。但初一时就夜不归宿,初三时竟能“摆平”校内外的一些纠纷争斗。甚至曾对老师作出“你等着”的威胁。
分析:有人谣传,说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谣传其母对其有不良影响。凑巧的是,王某恰是我的邻居,其父母事实上是极其老实本分的普通人。
但王某学习困难的形成也不能说与其父母无关。
南通市观音山镇是著名的纺织之乡,与它一河之隔的兴仁镇近几年来也大力发展纺织业。此外,还蓬蓬勃勃地发展了大量的服装制造业。本校80%的学生家长在各类纺织、服装厂就业,40%的双亲在这类企业就业。
这类企业,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而私营企业基本上是12小时工作制。有的早晚6:30交接班,有的早晚7:00交接班,也有的是中午12:00交接班。再加上路途远近,有的家长在外时间长达14—15小时。明眼人不难看出,这类家长很少有时间与孩子相处。有学生说,他们有时整周都见不到父母。
此外,这类父母除无时间外,还没精力。纺织、服装类企业美其名为“轻工业”,或许是说它的加工对象——纱线、布匹较轻,而工人的工作量是不轻的。不少于12小时的劳作,路途的奔波,家务的处理,甚至还有农田的管理……这些早耗尽了为人父母的家长的精力。
家长没时间、没精力与孩子相处沟通,势必造成孩子的感情饥渴。孩子不愿放学后回到冷冷清清的家中,他们只得在外闲逛,进出网吧,结交不良青少年。久而久之,他们原本纯洁的世界变得混浊了。学校不再能留住他们的心,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