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5 6:36:0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10个字。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1
第  1  教时课题七律  长征课型新授
年级初一学科语文主备人高建兰备课时间5/9
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学习艺
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难点
    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
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同时播放朗读这首诗的录音(或教师当堂范读)。
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2.理清全诗的思路。
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
正音:七律( lǜ ) 逶迤( wēiyí ) 磅礴( pángbó )
云崖( yá ) 岷山( mín )
释义:七律、等闲、腾细浪、云崖、开颜
(附: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等闲:平常、寻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的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四.师生互动,分析结构。
1.分析结构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教学步骤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2.究“探究·练习”第一题
小结:艺术概括,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五.师生合作,精读讨论。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后明确:如果说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体的描绘。“万水千山”,表明“远”,也暗含着“难”;“只等闲”说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层,岂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应付裕如。
2.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1小题。
3.颔联与颈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颔联用了夸张的手法,颈联是纪实。
3.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2小题。
注:在此环节中,配以“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等录相画面。
六.教师引导,深入研读。
1.“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给人以多样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