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唐诗五首》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12 8:27: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970字。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华师附中  曹曼华
  教学目的:
 1、由唐诗的文学地位了解王维、王昌龄、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的诗歌的艺术风格;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2、领悟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4、鉴赏各首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体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由唐诗的文学地位谈到王维、王昌龄、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的诗歌的艺术风格,引入教学。
 1、诗歌漫长岁月——从《诗经》算起,到唐代近体诗的出现,古诗经历了一千七百多年。先秦——两汉——建安——魏晋南北朝——隋代
 ①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与散文并列的长河——诗歌,以其丰富的精神营养,滋补历代人民的心田。
    ②南朝齐梁时代诗人提出“使日常生活普遍诗化”,从此,日常生活的诗化便成为我国文人诗的基本美学特征之一。
 2、诗歌古今规律——
     源远流长,承前启后。
  3、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
  4、唐诗
 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近体诗的高峰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南朝“齐梁体”除外);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古体诗。
 近体诗—南北朝齐梁时期已发端,唐初成熟。
 区别———
 ①     句法  
 古:每句字数不定,四、五、六(兮字句)、七、杂。每首句数不定,两句、几十句、几百句都有。
     近(绝句、律诗):五言、七言。四句、八句、排律(长律)
 ②     押韵  
 古:灵活。可一韵到底,亦可换韵。偶奇数都可押韵。平仄声韵都用。
     近:不换韵。偶数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平声收尾押,仄声收尾不押;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只用平声韵。
 ③     平仄  
 古:不讲平仄。
      近:讲究平仄。
例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唐朝繁荣背景五个因素,使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
 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叛乱之前一百多年,经济上升导致文化繁荣,安史之乱后文化势头亦无停顿下来。这样的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