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备考文学作品阅读攻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19 15:58: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00字。2007年高考备考攻略(文学作品阅读)
■考点扫描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传统试题,依据《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考查范围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能力上要求“能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答案上取消字数限制,给考生在表达空间上以一定的自由。 
答好现代文阅读试题,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是考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我们结合具体文章,来谈谈文学作品的阅读。 
■能力提升指导 
近年来的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作品居多,所以我们重点来谈谈散文阅读的门径。 
散文的特点,同学们可谓早已耳熟能详了,大多能随口说出,当然是“形散而神不散”了。可细究起来,什么是散文的“形”呢,什么又是散文的“神”呢?恐怕多数同学不大能说得清楚。因为,如果一篇散文的“形”是“表”,它的“神”就是“里”;如果一篇散文的“形”是“实”,那么它的“神”就是“虚”,这“里”和“虚”确实不好理性、准确地把握。 
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样的一个认识,即散文的写作目的,无不是抒情、言志、明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散文的这个终极写作目的,我们不妨称之为“神语”。这当然也包括直接表现这情理志的议论抒情性语言。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散文阅读的一个门径:如何通过把握“形语”从而把握“神语”,即由表及里,由实及虚。 
那么,什么是“形语”呢? 
这要从散文的表达方式说起。有一类散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比如2005年高考北京卷《合欢树》,它的“形语”是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心理等特征;有一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多是一些写景抒情、状物言志类散文,如2006年北京东城区高考模拟题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它的“形语”,便是描写的景、物以及它们的特点;还有一类散文表达方式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它的“形语”,便是丰富的具有说服力的事例,以及事例中的事理倾向。 
这里我们先以《合欢树》为例,探究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散文的的阅读门径。 
许多同学见到这篇文字时的感受是,普遍不知从何处入手。大多同学只是能理解到这是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这个层次。对主旨不能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把握。更谈不上细节上的理解、把握了。 
我们以考题的第18题为例,其中的选项C是理解不正确的项: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于是许多同学会产生疑问:母亲从情感上、从年龄的特点上,“有点迷信”为何就是错误的?这还要从“形语”说起。文本的“形语”(以写人为中心的,不妨也可叫做“人语”), 即人的“特点”(动作、心理、行为、语言特点),树的经历。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1)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