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8张,课件设计精美,注重诗歌的朗读教学和语言品味。教案约2890字。
《金色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歌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五班的学生,这是一群刚刚升入中学的孩子。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整体朗读水平都还有待提高,知识水平相对于其他班级也要差很多,但天真、活泼、思维灵活应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中配以音乐、动画,以期在艺术的感染下,能激起他们的表现欲,激发他们自主参与教学的兴趣,开拓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文基调,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诗歌创设的情境和形象。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代讲,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2、学习诗中借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读品诗。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难点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体会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母子深情。
朗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不但要学会诗歌朗读中的停顿、重音,更要学会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在学会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2、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要求老师更多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课堂的主人。
3、感受母爱,学会爱自己的母亲,学会尊重自己的母亲。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是当代中学生急需补上的一课,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应多渗透的一个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