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35课 《自表后主》 诸葛亮
教学目标:
1、感知“表以陈情”的文体特点
2、领会文章中的廉洁主旨,学习传承古人的崇高美德。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诸葛亮尽瘁为国,简朴为生的高风亮节。
难点:鉴赏本文情意周密、朴实畅达的语言风格。
学生现状分析:
对生活中关乎“廉洁”问题的现象有直观的是非判断,但对“廉洁”行为的思想品格内因缺乏认识,更不理解它和自身的关系。认为只有成人且有权势才会涉及“廉洁”问题。这也正是要在中学生中进行廉洁教育的原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中国的智慧的代名词——诸葛亮说起,问: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略)诸葛亮曾向后主刘禅上过一篇表文,谈及自己的开销、家产和对财产的态度。这篇表文,现在人们称之为《自表后主》。这篇表文,是诸葛亮一生中最重要的文章之一,内涵十分丰富。
二、朗读课文
三、参考课文注释,再读课文,疏通文字,准确翻译。
四、学习讨论课文内容
1、师:诸葛亮,职位:蜀国丞相,元老级的重臣,家产: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为官律己之行: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岁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说明了什么?
2、讨论明确:
(1)诸葛亮官居高位,为国奔走操劳一生,不置私产留于子孙,临终只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生命弥留之际,心中眷顾的仍是国家君主,忠臣之心,日月可鉴。
(2)重点阅读第二段,完成下面问题:“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①.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②.解释加点词语。
仰( ) 赢( )
③.由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