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及其诗歌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4/5 19:29: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800字。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早年贫贱。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官汜水尉、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以所谓“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史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亦有诗家天子之说,不过以王昌龄的地位,尚未到睨视天下的地步,因此天子当是夫子之误),被誉为七绝圣手。在唐朝,李白和杜甫被公认是傲视群家的超一流诗人,而王昌龄的七绝被后世推崇可比肩李白,大唐新语记有一谚语谓“活剥王昌龄”专门用来讽刺那些偷窃名士文章的俗人,可见当时王昌龄七绝之名。
王昌龄和另一位诗人常建是同榜的进士,和当时许多诗人都有交游,常与王之涣、高适等人聚饮,狂放忘形。王昌龄在襄阳时,曾经去拜访过欲仕而遭黜的孟浩然,当时孟浩然开心的不顾大病初好,与王昌龄浪情宴谑,竟因吃错东西引发旧病而亡。因王昌龄为人不拘小节,故屡见贬斥,后被贬为龙标尉,所以后世又称其为王龙标,李白闻其遭贬写过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颇有同病之惜。
王昌龄的结局颇为悲惨,安史之乱时,弃官回乡以避刀兵之祸,不料被毫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史载闾丘晓为人“素愎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不知昌龄之死是因为旧怨还是因为闾丘晓忌才。不过闾丘晓也没有好下场,因救过老杜而被老杜称为一生江海客的张镐怪罪闾丘晓不听檄传出兵解张巡之围,怒而杖杀闾丘晓。闾丘晓临死前以家中尚有亲人乞求饶命,张镐一句“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就让闾丘晓闭上了嘴巴受死。
关于王昌龄的籍贯有许多说法,新旧唐书不一,或说京兆,或说江宁,后来渐渐统一,一般都根据唐人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里的记载认为他是太原人。不过新唐书载“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时闾丘晓为毫州刺史,不知王昌龄是否可能为毫州人?
王昌龄写过不少送别诗,其中最出名的当是那首表己心迹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但我个人觉得写得最有特色的是这首“送柴侍御”。送别诗大多是强调离愁,这首却颇具禅意,讲究心灵相印,写的超逸脱俗。五祖法演有一首寄旧知与这首意思颇近,诗曰:隔阔多年未是疏,结交岂在频相见。从教山下路崎岖,万里蟾光都一片。只要心中明月常在,即使远隔,亦可相知相慰,不必在意是否在一起。
这首诗应是王昌龄贬为龙标尉后写的,首句不但点出了柴侍御的去处:武冈,更以“通”、“接”二字把全诗的基调定了下来,虽然你离开了这里,要去武冈,但实际上我们之间还是联系在一起的,并没有隔开,我在沅水的上游--龙标,你在沅水的下游--武冈,沅水不但把两个地方连了起来,也把我们的两颗心连了起来。正因为这样,我现在送你不会觉得有离别的哀伤。后两句通过一句肯定、一句反问加强肯定,表达了二人情同一心的感情。虽是分别,但依然是一道云雨、一乡明月,因此自然“不觉有离伤”。通过这首诗作者不但安慰了即将离开的好友,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一片明月之心。
王昌龄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人物过往甚密,唱酬不断。曾到过西北边塞。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鸿词科,授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被贬岭南,途经襄阳,孟浩然有诗相送;经岳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