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写作与讲评》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高中作文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7/11 15:50: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440字。
《新诗写作与讲评》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张小兵
教学设计A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
    2、掌握新诗意象选择与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课本诗歌资料的鉴赏和课外诗歌的探究学习,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规特点。
    2、在诗歌创作中领悟诗歌意象的特殊作用,在相互质疑、启发、评点中获取对诗歌创作的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教学难点:
    以诗歌意象选择和写作为突破口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建议:
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研读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土》中《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忆菊》和《语文读本》必修三第一专题《深情的歌唱》中《原野》、《我与长城合影》三首诗歌,联系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中《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三首诗歌,并借助图书馆资源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新诗的一般特点;第二课时,以意象的写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师生在质疑、评点中相互启发,进行思想的碰撞。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原点阅读——教材文本研读
问题设计:阅读《忆菊》、《原野》、《我与长城合影》,并思考给对我们的诗歌创作有什么启示?
(设计说明:教科书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土》和语文读本必修三第一专题《深情的歌唱》中许多篇目是新诗,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委婉蕴藉,有的描绘山河,喷涌着纯粹的爱国热情,有的目数疮痍,回环着复杂的爱国情思。这些都是激发学生诗情的好燃料。但我们的学生还缺少诗歌写作的经验,缺乏驾御复杂情感的能力。因而,可以将正面歌颂祖国的几首诗进行整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发现诗歌创作的一些方法。)
预设启示:
1、真情——诗歌作品的生命。
诗歌必须有真实的情感,否则无论怎么写,只能是干巴巴的烙饼,不可能成为透着灵气的一湾湖水。《忆菊》便是最好的例证,如果闻一多对故土没有炽热的爱恋,又怎能细腻地描绘出千姿百态的菊花?又怎能让它成为赋情表意的载体呢?正所谓“作文在乎真,唯真能达情”。
2、意象——情感寄托的载体。
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比较特殊,大多借助特定的意象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