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8/12 6:56: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9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00字。必修1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17组:李慧琴 石峰 张宇红 骆铁路 杨海燕 王颖 韩文佳 曹扬
一、了解本单元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三篇均属于历史散文,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它们保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选文意在使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积累相关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并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体会作品中蕴涵的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崇感。
本单元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同或形似的地方。三篇文章都通过叙事来刻画人物形象:叙事都能做到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所描写的人物都有才华,有个性,有中国传统道德的“义”为思想核心;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且能以语言、行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展现人物特征,而作者绝不出来下一按语。而这些正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突出特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但三篇又各具特色:《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在完整地叙述晋秦从围郑到退兵的全过程同时,重点写烛之武的言辞,表现他的机智,文章刻画的是一个“辩士”形象,所以“品味人物语言”是该课的重点;《荆轲刺秦王》记叙了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的全过程,再现了荆轲向秦王献图和血染秦廷的壮烈场面,塑造了荆轲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侠士”形象,所以“欣赏人物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是该文的突破口;《鸿门宴》记叙项羽和刘邦斗争中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宴会,突出了矛盾斗争的尖锐和激烈,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丰满的“将帅”形象,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形象,将故事发展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是本文写人叙事的突出特点。综观三篇文章,写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展现人物个性及普遍人性的光辉;写事,注意伏笔铺垫、悬念设置,曲折有致;而这正与该模块的“表达与交流”部分“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现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相关联,可以作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范本,将读写结合,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这三篇文章故事性强,叙事流畅,情节生动,学生把握基本文意并不困难,但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同于初中,例如初中只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高中则进一步要求“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如果在学习目标提高的同时,选文太难,学生就会望而却步,所以本单元选文作为高中阶段第一个文言文单元,难易适中,能很好地实现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衔接。
二、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以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等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中字词句式的用法特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突出知识性并注重知识的积累整合。
2、进行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学会整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