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上海师范大学 张裕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的爱己爱人。
2、学会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文本意义与生活积累的结合,深化对文章理解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文本意义与生活积累的结合,深化对文章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生命本色的理解。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我们学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和《跨越百年的美丽》,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一个什么共同点?(表现生命雄壮的、伟大的一面。)生命像一条河,会经过悬崖峭壁,会经过山险关隘,也会穿过青草花丛,会有激流澎湃,也会有涓涓细流和深沉寂静。生命有其雄壮伟大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温和的一面。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从另一个层面来解读生命。
2、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周国平的资料,选读周国平的两篇散文。推荐《自我二重奏》、《人与永恒》、《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丰富的安静》等散文。
3、交流读书心得,你对周国平和他的散文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悟
1、你认为“年轻女孩的来信”中,哪些语言最能引起心灵的“温暖的感动”?为什么?
①学生默读年轻女孩的来信。
②圈划打动自己心灵的句子。
③交流阅读体验和对具体语句的品读体会。
2、对文中的“安静”、“静静”,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宁静淡泊、远离浮华喧嚣,追求心灵的安适和精神的丰富……)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克,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海,也许比哪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3、结合周国平的其他文本如《丰富的安静》等进行深入阐发。(PPT出示重要语句)
热闹终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比如说记者采访、电视亮相、大学讲座、畅销书等),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周国平自己说:“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我从不愿把您想象成一个思想家或散文家”、“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