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字,共1课时。
路(教案)
淮安市楚州中学 金国春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概括三部分的主要观点。
2、能说出三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论证的过程。
3、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分析层次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把握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千年之交,回眸历史中华民族有过四大发明,有过繁荣昌盛,曾是“中央大国”,受万人景仰,四夷朝拜,但后来却贫穷落后,荣耀不再。东西方文明的千年巨变,触发了当代学者吴伯凡的深刻思索,写出了社科论文《路》。
二、 简介作者及解题。
吴伯凡,1966年生,当代学者。
文本以“路”为题,旁征博引,说古道今,通过丰富的材料,透彻的分析,阐述了“路”与文明盛衰的关系,说明一种文明要保持长盛不衰,必须不断开辟新的道路,中国要走上强国之路,恢复昔日的荣耀与辉煌,就必须走上改革之路,创新之路。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作者先以简略的史实,对东西方盛衰作了比较,从而激发强者深思:东西方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变?(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作者紧承上文,紧扣议题,从“路”的变迁,阐述了东西方盛衰巨变的原因所在。(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文章的结论,中华民族要恢复昔日的力量和繁荣,重绘下个千年的“清明上河图”,将取决于我们要开辟出全新的“丝绸之路”。(解决问题)
四、研读文本。
(一)研读文本第一部分。
1、本部分论述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论述)方法?
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