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820字。
《背影》
教学设计:
1、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采用朗读教法,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
2、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3、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品味生活,感悟亲情,这样,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篇题为《儿子眼中的父亲》的文章,流传甚广,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文章)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师: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可能这样回答1:对爸爸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同。2: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
师:确实如此啊,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教师转入对朱自清父亲的简要介绍。学生听讲,可补充讲述一些朱自清写作本文的背景。教师讲述背景应侧重关于文中“交卸”与“奔丧”的背景。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文章写了父亲在车站为我送行这件事;作者那时候的家境很不好;文章写了四次背影……)
2、本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为人们所传诵。老师今天也想听听同学们的真实感受,你能用“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