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4/10 12:4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教学目的
1、 领会抒情、议论在记叙中的作用。
2、 通过课文,充分了解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不忘血的教训。
3、 认识反对侵略、保卫和平,不仅是中国人民,而且也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情况
1、 默写所抄字词
2、 学生交流
作者介绍
大庭美奈子,日本女作家,1930年生于东京,大庭美奈子原先在津田塾大学英文专业学习,后来有热心于戏剧,并开始写诗,1955年继续进修美术,同期,创作了小说《没有构图的画》等。1986年11月,她作为日本访华作家团的一员访问了南京。

写作背景介绍
1937年12月13日,发生了南京大屠杀(略),虽然日军的暴行在当时就遭到国际人士的谴责,并且在战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审判,确定这次屠杀诗“严密意义上的战争犯罪”,对这一事件的元凶进行了应有的惩罚。但是从70年代起,日本国内出现了大量的翻案文章,竭力否认这段历史,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是篡改历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将“侵略”改为“进入”,与此同时,日本许多正义的人士逆流勇进,坚决反对政府的这种行为,希望澄清历史真相,希望政府对战争的罪恶性作出反省,同时希望再次向中国人民表示道歉,维护了日中友好的原则,表达了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心愿。

名词解释
(1)奥斯维辛  (2)广岛原子弹  (3)南京大屠杀

交流预习的问题(先小组,后全班)
1) 写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线索,及变化的原因
答:一无所知   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   毛骨悚然   反对侵略希望和平。
变化原因:到了、参观了、看了、读着、想象着、感到、与中国作家的谈话,

2)作者为什么要讲“喋喋不休”和“噤若寒蝉”这两种态度作对比?
答:写出日本政府的虚伪,回避现实。表现作者是一个正直的、爱好和平、反对侵略、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的日本朋友。

3)作者为什么要说“我以为,若要评价别人,先要正视自己”?
答:某些日本人,他们谈起广岛、奥斯威辛会道貌岸然地、喋喋不休地加以评论,但对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这同样的历史耻辱,却不敢正视,竭力回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