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课堂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22 18:07: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00字,共1课时。
《留取丹心照汗青》(粤教版)实录 
□周丽娟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传记单元的三篇基本阅读课文,今天来学习扩展阅读课文《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次,我们要做一点深入的研讨。请思考:文中哪些句段让你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独到的眼光和深刻的见解的评说句有哪些?找出这些句子,并讨论其含义、作用、内容和技巧等。先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教师巡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继续全班交流) 
  生:第一段中“他就在47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当他死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我觉得这段议论写得好,它用了“啼鹃”和“共工”两个典故以及“擎天玉柱”这个比喻,强调了文天祥的人生价值。 
  师:你对这段议论的内容和手法把握得不错。老师想就这段议论提一个问题:作者说文天祥在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为什么用一个“又”字? 
  生:“又”字表明这立柱不止一根。 
  师:那么,另外一根指的是什么? 
  生:指文天祥是支撑危在旦夕的南宋大厦的支柱。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从上文文天祥“独柱擎天力弗支”的诗句中可知道。 
  师:可见文天祥生命的价值、意义是多么重大啊! 
  生:第三段:“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取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生命还没有结束。”我认为这段议论写得很好。这里作者用了排比句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揭示了文天祥生命的意义,其中“光华”“钙质”“新的磨刀石”“壮美的音符”等比喻,说明了文天祥活着不死的意义所在。 
  师:所有的议论都是对具体的事件有感而发的结果。看看这段议论是在什么情境里生发的吧! 
  生:这是作者在叙述文天祥兵败被俘被押往北方途中,战友王炎午劝其就死事时所发的议论。这时,文天祥如果死去就可以保持大节,但他没去死,因为他的使命还没结束。 
  生:第七段:“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岂知这种‘奶’里缺乏钙质,他们的骨头永远不得发育。此辈精神侏儒,哪是识得文天祥的‘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哪是配闻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曾任南宋状元宰相的留梦炎劝文天祥投降时,文天祥转过身去,只给留梦炎一个冷背,作者就一个“冷背”的动作而发的议论。这段议论在比喻、对比中贬斥了“狗尾巴草”“秽土”“侏儒”一样的投降变节的留梦炎,歌颂了像“葵藿”一样忠心,像“铁石”一样坚定的精神巨人文天祥。 
  师:这么好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第七段中的议论句) 
  生:我认为这段议论中还用了精卫填海的典故和反问等修辞手法。 
  生:这不是“用典”而是引用。 
  师:这典故是在引文中,所以说“引用”。这几位同学都研究得很仔细。钟玮同学注意到了作者这段议论是就文天祥的一个“冷背”的动作而发的。由此,同学们可以发现,夹叙夹议的文章,什么时候该发议论,这有一个议论点的选择问题。议论点的选择可以是一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