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60字。
《沙枣》说课稿
金湖中学 高一语文 李清
【说教材】
《沙枣》选自于语文读本第三册第五专题,本专题精选了四篇表现底层劳动者生活的散文,既有外国作品,也有国内现代作家作品。利于学生体会底层社会人物的命运,观察时代发展的印痕。
《沙枣》是中国现代作家高尔泰的一篇饱含深情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具有对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别具匠心的文章结构和细腻、沉稳、朴实的语言风格。
【说学生】
认知基础:学生在学习了语文课本必修三《老王》的基础上,已初步了解描写的作用,感悟生活中的美。
心理特征: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特殊年代人们艰苦的生活状况。
【教学目标的分析】
本文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细节描写较多,应让学生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文本,体会语言,学习借鉴。本课重点在于了解特殊时期人的生活状况和体悟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特殊时期人的生活状况,了解特定的时代与人物命运的联系,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的语言风格:细腻、沉稳、朴实,在平静的叙述中描绘震撼人心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习课本掌握别具匠心的文章结构,体悟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自身体验感悟人的生存渴望。
【教法设计】根据佐藤正夫的教学理论,采用提示型教学法和共同解决型教学法。
【说教法】
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一思一得,对散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最终还是依赖学生自己,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学法设计】合作探究法
【说学法】
根据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方法”理论,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分析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特殊时期人的生活状况是本课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印象深刻的片断进行分析、品味,研习文本、品读语言,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再结合自身体验,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体悟,以求产生情感共鸣。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文中有许多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语句,可让学生朗读体会,讨论交流,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共同提高。理解上有困难,可提示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