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10个字。
春酒
初三语文组 李歌
教材分析
《春酒》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数是写各地的节日风俗,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出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文感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引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教材内容浅显易懂,应引导学生以朗读学习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并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资源 民俗年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以乡愁导入“相信有很多同学都熟悉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吧,会背的同学和我一起背一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家都知道,通过这首诗余光中先生想表达对故乡对祖国的怀念。我想,远离故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思乡的感受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琦君,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和余光中先生有相同的经历。她的故乡在浙江,在故乡上过小学、中学和大学,而后去了台湾,时隔几十年她还是思念她的故乡,在她的很多文章里都有所反映,让我们一同来阅读她的《春酒》,看看她又是怎样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