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20字。
读山品水总怡情
广东 梁镇源
主题阐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山则志满于山,临水则情溢于水。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倘徉于名山大川,寻求抒情灵感,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仪态万状,咫尺千里,山水已蕴涵了深厚的人文气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都是游记,前面三篇课文写祖国山水的美丽,后一篇是写世界现代化的城市之美,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立足祖国,放眼世界。山水游记,尤其是文言文的山水游记在中考中经常考到,为此,我们在这里两篇山水游记大餐,让读者读山品水,让读者怡情。
技法点拨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归纳要点是记叙文阅读常考的一个考点。我们答题时,必须遵循“读文——读题——读文”的规律,即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读题感知,再带着问题读文,概括要点。具体的考查形式有:1、概括全文要点。着眼于全局,疏通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先看清文章分成几段,注意段落的位置,一般开头、结尾的段落大意要尽快领悟透彻,因为这两处段落往往对概括全文要点起到重要的作用。2、概括段落要点。要看清段落中有几个句子,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有中心句,能概括段意,没有中心句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归纳综合。3、把握人物性格情感。感知材料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写作中心,一般来说,读懂了上面三点,就可以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态度。4、根据问题,提取信息。记叙文往往会围绕文章的中心,设计一些答案就隐藏在文中的题目,这类题要求考生具有很好的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采用由浅入深、由先到后的顺序,从文中摘录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整合、归纳。如《走进周庄》的第1题:文中作者写得最多的不是周庄的水,也不是周庄的桥,更不是周庄的水巷,而是有关周庄的“梦”。那么围绕周庄作者写了哪些“梦”呢?答题时,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带着这一个问题看文章,就不难找出答案。又如《泰山极顶》的第1题:选文是按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的,请按顺序写出作者的游览之处。这道题要求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就很容易写出作者的游踪了。
阅读实践
走进周庄
谢大光
走进周庄,转过隔开新街的影壁,像倏然闯进一个梦,你不曾料到,刚刚漫步走过水泥沥青堆成的寻常街市,怎地一下子时光倒流百年,眼前这长街曲巷、黛瓦粉墙,古朴中透着似曾相识的亲切,那亲切又翳着一层久违的新鲜。那石板长街正好松弛紧张的神经,那曲水拱桥正好梳理浮躁的心态,城里人刚刚失去的一切似乎都在这里找到忆想的线索--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藉的一场清梦。
你不也是这样的寻梦人吗?你曾一次次走向山林大海,向自然索还你本来拥有的自在;你也曾一次次地走进庙宇宫阙,向历史寻找你希望拥有的耐心。那是些怎样畅快怡人的梦!你尽可自由地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诉说,也诉说自己的心曲。可是,在周庄,在这自然与历史融合得了无痕迹的水乡小镇,你的梦却怎是这般脆弱,常被一阵隐隐的不安打断。
作为水乡,周庄的水巷、拱桥、骑楼、石街并没有多少新鲜之处,只不过更集中一些,更精致一些,年代更久远一些;而在古董般灰黛的建筑格调中,生动着的是自然季节的转换和那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