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说课稿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23 23:5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30字。  
《想北平》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想北平》,我将就各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想北平》这篇课文教学设计的想法和依据。
一、结构及说明 
首先,针对本次说课,我设定从八大模块来阐述我的观点。哪八大块呢?
(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本分析);
(二)学情分析(包括教学对象现有的基础和学习兴趣等);
(三)目标定位(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学设想(包括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
(五)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即教序);
(七)板书设计(浓缩的思想);
(八)理论支持。 
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材分析透了,学情了解清楚了,目标定位才能准确,而教学目标的完成有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板书设计是课文教学过程的高度浓缩,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现实运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新教材是以人文主题为参照进行编排的,
《想北平》是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一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专题要求学生感受的人文主题是人与故乡的关系。在这个专题中,编者安排了两个板块阐述人与故乡的关系,第一个板块“漂泊的旅人”,是从故乡对于身处异乡之人的意义这一角度来选取课文的。
2、文本分析:
《想北平》是一篇短小的散文作品
老舍写“我的北平”,采用对比衬托手法,集中地表现了北平最主要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老舍在文中表现出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深深打动读者。
三、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因为散文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来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不能很好的把握。 
2、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散文,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 
3、老舍其是个小说家也是个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拍成了影片,如《骆驼祥子》、《茶馆》等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但老舍的散文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鉴于以上教材和教学对象的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