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课时,约4650字。
求诸己
教学目的:
1、 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2、 积累本文设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重点:
1、 掌握重点的诗词和虚词。
2、 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解题
“诸”,“之于”的合音,兼词,在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介绍孔子对弟子的思想品德提出的一系列标准。
二、 分析语段
4.14 章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孔子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说这个话题呢?
这大概与他一生追求“克己复礼”,周游列国而“累累如丧家之犬”,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分不开。可以说,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这是他终身未能解开的一个“情结”。不然的话,为 什么一向微言大义的圣人在这个问题上竞如此唠唠叨叨地说个不 停,听来总让人感到是在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呢?
不过,话虽如此说,但圣人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所开的药方 对于那些怀才不遇者,怨天尤人者倒的确能起到强心镇静的作用 哩。
更何况,无论别人知不知道自己,了不了解自己,苦练内功, 增强才干总是不错的罢。
14.42
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读解】 儒学的进修纲要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修己就是修身,安人就是齐家, 安百姓就是治国平天下。安人安百姓都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
这么说来,《大学》所列的修、齐、治、平进修阶梯,实际上 上已由孔子在这里亲口说出来了。
那一段是不是儒学进修的纲领性文字呢? 这当然也不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 不过,从我做起,首先解放自己,然后是家人,然后是全社 会的人,这倒正是儒学的进修历程。
一言以蔽之,由内而外,由己及人,修身正己而天下平。
7.3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读解】圣人的忧虑
圣人的忧虑当然都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反映和社会现实的写照,不然的话,他忧虑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