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50字。
二十二 词的起源与特点
上海市市西中学 陈学政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体阅读、圈划、质疑等方法,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丰富提升自己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2、 深入文本,品味学术性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
3、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瑰宝“词”的自豪感,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说明:
“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文章学术性比较强,学生初读时会感到枯燥。文章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学生会认为没有什么看不懂的。高二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一些词,对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的认知,容易先入为主,认为教材的新鲜度不够。教学这样的文章难度比较大。因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求知过程不可懈怠,体会探究的愉悦。不是简单的知晓文章的结论,而是丰富提升已有的认知,并关注思考一些文学现象。语文课要让学生真正沉入文本,必须加强语言的品味,从根本上改变浅尝辄止的低效状况。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词的起源伴随着新乐的大量传播发展,词原本是“草根文化”,经过了文人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努力,最终为这种文学创造了八百七十余调,一千六百七十余体。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的培养不能生硬说教,而要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体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文章中有关“词”的三次表述;(2)词的三方面起源;(3)词的特点中的第五点:字声配合更严密。
2、 难点:(1)对词的起源时间,学术界存在着争议,可供学生质疑。(2)词的特点中的第五点:字声配合更严密。
说明:
只有抓住了词的本质特征,探讨词的起源才会有依据,研究词的特点才能水到渠成。词的特征中第一、第二、第四这三点很简单,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清楚,点到即可。第三点涉及知识很专业,不宜过多展开。第五个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且对提高学生提高宋词的鉴赏能力有帮助,故重点讲。鼓励学生质疑,质疑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要学会围绕观点选择文中的依据,为我所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1、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不少词。最近,我们又学习了宋词四首,什么是词,词有哪些特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