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0字。
致青年公民
郭 小 川
作者: 屈凡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2:郭小川诗歌的特点
3:诗歌朗诵与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2:诗歌朗诵与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诗歌朗诵与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毛泽东通过他的诗歌展示了自己年轻时代得理想信念抱负,最终成就伟人的事业。同样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想,时代交给年轻人的责任和这个时代息息相关,那么对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什么样的行动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那个时代对年轻人的要求的一首诗歌——《致青年公民》,看一看时代和青年的紧密关系,希望大家能够由此想到自身,想到在当前我们这个时代,自己应当怎样面对它。(板书《致青年公民》)
二:浏览课文,找出使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阐述自己见解(这个过程大约12分钟)
三:找学生试读诗歌,教师予以纠正,注意朗诵时的节奏和语气(具体范例参看教材《活动体验》第4题提示,教材13~14页)
四:资料介绍,关于郭小川(幻灯放映,课件展示,或资料下发)
郭小川 (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后长期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工作,并坚持诗歌创作。先后出版《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郭小川诗选》等十余本诗集。郭小川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诗人还善于把强烈的时代精神与自身日益成熟的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借助浓郁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以触动读者的心灵并引起长久的思索。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体、自由诗、新辞赋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的表现手法,倡导与实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55年至1956年间,郭小川陆续写成总题为《致青年公民》的组诗。课文节选的这首诗歌即为组诗中的一首。它既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又是一首宣传鼓动诗。诗人采用充满革命激情而又富于鼓动性的语言,向人们揭示时代生活的真谛,召唤和鼓励青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敢于“向困难进军”,勇于“投入火热的斗争”。
诗句响彻着时代的声音,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他的这类诗作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芒,使这类诗作成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
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