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大自然的语言》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教《大自然的语言》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 成湛湘
《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是初中学生最初接触一篇说明文,如果教学设计处理不好,学生很难对说明文感兴趣,这对今后的说明文教学是一个障碍,为此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把这节课上得“新”、“活”、“巧”、“实”。
新,即导入要新颖。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导入的好与不好,关系到学生能不能感兴趣。我是这样导入,事先画了一幅“春景图”,画面上展现的就是课文第一段所描绘的“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的景色。出示画面后,我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这幅画给我们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同学们异口齐声地回答:“春天”。我接着又问:“你从画面的什么地方知道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很热烈。我接着同学们的话说:冰雪消融,草木崐萌发,燕子归来,柳树长出了嫩芽,地上的小草变绿了,各种花开了等等物候现象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这就是春天来了。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到物候学知识的正题。用画面,具有直观性,效果比用语言导入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