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20字。
7. 孔孟论学习
对于学习,或许你很快乐,很充实;或许你很厌烦,很害怕;或许你很盲目,很迷惑;或许很明确,很主动……不论怎样,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正常感受。不过,除了这些点滴零散的感受外,我们也应该有一些冷静深入的思考,想一想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原则,学习意义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会读书的人。孔子和孟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教,他们最有资格谈论读书学习,不过我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也完全有资格和他们对话讨论。大家一定当仁不让,关注孔孟,敢于发问,敢于讨论。
知能新视窗 课文解读
作者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语言积累
正音辨形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ɡ 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pì) 流杵也chǔ
词语释义
时:按时,在一定的时候。 习:既指温习,也指实习。
说:通“悦”。高兴、愉快。故: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疑惑.
智:通“智”聪明。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不愤不启: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愤,苦思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样子。启,开导。
不悱不发: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悱,想说又说不出的样子。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隅,角落。这句话后来演化为“举一反三”。
谋;商讨,交谈。 资之深,则左右逢其原:学问积累得深,则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资:积累。逢,遇到。原:通“源”,水源。后来以“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写文章得心应手。
暴:通“曝”,晒。 奕:通“弈”,指围棋。 数:技艺,技能。
辟若:譬如,辟通“譬”。
以至仁伐至不仁: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至,极。
何其血之流杵也:怎么会使血流得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流,漂流。杵,舂米用的长木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