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为王》教案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若为王》的教学思想
一、案例
《我若为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修订版上新添的一篇课文。作者聂绀弩是个敢想、敢说、敢哭、敢笑、敢怒、敢骂,极有个性的作家。他的特立独行的做派和一贯叛逆的思想,使得自己的大半辈子在批判、撤职、监督、察看、戴帽、劳改、关押、冤屈、丧亲、疾病中度过。但是他至死不悔,铁骨铮铮。这篇文章看似戏谑,思想却极为深刻,是对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奴性的嘲骂和审判。
我在设计这课教学的时候,把授课的重点放到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挖掘上。我以为这篇文章触及到了一些民族的劣根,很有现实意义。
我上这一课的基本步骤是:学生自读,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确定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谈谈各自的联想和体验;据此整理自己的讨论主题,开展延伸性学习;交流讨论,提出疑问并进一步思考研读讨论;教师根据这些情况补充,并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最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心得体验。
下面是授课实录。
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
“我若为王”是个很有趣的假设,因为这个假设实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更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设想。同学们想过“若为王”会怎么样吗?
(学生回答:没有想过。倒是想过“若为总经理”“若为董事长”“若为大明星”“若发大财”等等会怎样。总之,普通人也常会设想自己成为一不普通人之后会怎样。)
聂绀弩就想过。他是个很个个性的作家,杂文家。课本里对他的介绍太吝啬了,其实他是生活经历很具有传奇色彩,文学成就也挺高。他的文集有杂文集《历史的奥秘》、《蛇与塔》、《血书》和散文集《沉吟》。他的杂文有意学习鲁迅的笔法,又有自己的风格,行文恣肆,用笔酣畅,反复驳难,淋漓尽致,在雄辩中时时现出俏皮。他的杂文鞭挞黑暗现实,批评各种怪现状、怪议论。被认为是鲁迅之后的杂文第一人。他为人特立独行,落拓不羁,我行我素,不拘小节,周恩来说他是“大自由主义者”。文革中被打“右派”,被判无期徒刑,文革末期出狱,仍傲骨嶙嶙。大家可以去参看最近很流行的一本书《往事并不如烟》,其中有写聂绀弩的一章。
二、阅读课文,了解内容
请同学们看课文,了解并整理课文的内容。大致可以弄清这几个问题:
1、作者设想“我若为王”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作者喜欢这样的结果吗?你喜欢这样的结果吗?
2、作者为什么会设想“我若为王”?他想借此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
3、找出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提出讨论。
(阅读5分钟)
学生讨论:
1、“我若为王”的结果是:
妻,即使是娼妓,也会成为万人景仰的王后;儿,即使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会成为人人仰慕传承基业的太子、王子;女儿,即使是丑陋无比、顽劣异常,也会成为金枝玉叶,成为公主、格格;我的亲眷,无论品行如何,都是皇亲国戚,享尽荣华富贵。而我呢,更不用说,没有任何过失,没有任何罪行,看不到真正的面孔,听不到真正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