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发展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学生个性发展与教师角色转变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关内容如下:“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里提到的“独特体验”“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等内容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但字字句句都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由此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已被正式提到教育日程上来。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思想、情感、世界观。试想,一个没有独立思想,没有真实健康的情感,没有成熟、积极的世界观的人,何谈个性,更何谈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调整以往的行为习惯,重新进行自我定位,以崭新的形象伴着学生的个性飞扬。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相待的知心人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找到主人翁的感觉,从而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个性。
如果教师要保持原有的权威地位,高高在上,口若悬河,那学生只能成为听众,培养的结果也只能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我们应注重拓宽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如书面作业、墙壁作品以及课上、课下自我才华的展示、交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