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30字。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一、 教材教法分析
本文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涌动着对高昂的生命力的赞颂。阅读这篇文章,应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那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存意识、勇敢的拼搏精神的热烈赞扬,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善于在困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奋斗的可贵品质。
二、 学生学法分析:
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但我们的学生大都生活比较幸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七年级的他们总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些浮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很少用心去思考,让他们感受人物顽强拼搏的精神很难,更别说是植物的拼搏精神了。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松柏的风景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这些石缝间的生命那顽强的生命力。
三、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石缝间生命的主要特点,了解石缝间生命的所象征的崇高品格,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3.教学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4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展现的是对生命的礼赞。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朗读课文,教师作朗读指导,朗读时请思考:
文中提到了哪些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
这些生命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生命的?请圈画描写这些生命的语句 。
如何划分层次?
3提问:文中提到了哪些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
明确:小草、蒲公英、松柏。这样的生命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更有参天的松柏。
4播放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松柏的风景片。(投影画面)
5提问:文章中所提到的这些生命和我们日常在公园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它们都生长在石缝中,所处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6提问:这是怎样的石缝,这是又怎样的生命?文章抓住了石缝间的生命哪个特点?本文的文眼是哪一个词?
明确:
这是不毛的石缝。
这是倔强的生命,又是丛生的生命。
倔强----这是本文的文眼。因为这些生命面对的环境异常艰难、严峻而苛刻。
7提问:这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如何划分层次?
明确: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总述石缝间的生命是倔强的生命。
第二部分(4-6):勾画了三幅图画,选取野草、蒲公英、松柏三种长在石缝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