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27 21:35: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150字。
  《离 骚》教学设计
  课题:离骚课时: 2
  时间:2006  0904—0908              班级:O五幼专一、二、0五体、计教学目的:德育目标:了解屈原生平,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格圣洁、忧国忧民
  的完美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4.理解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学生活动
  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教学用具: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备注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课前练讲
  导入语 民间有关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新课教学
  一、 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1、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比丞相小一些的官职)、三闾大夫(管理皇族事务,主持宗庙祭祀的闲职)。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出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