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8/7 17:24:2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80字。
  《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也就是第18课,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大家还记不记得?——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王安石这篇游记与其他的游记有点不一样。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了这篇课文之后就能感受到它的特点。
  二、讲解新课
  1、听、读课文,解决字词句障碍
  1)听读课文
  首先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大家在听的时候,注意个别字词的发音,句子的停顿和语气。并且把不太理解的字、词、句划出来。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字、词、句方面的问题。请大家把你不懂得或者不甚懂得的字、词、句提出来,都拿出来晒晒,让我们一起来攻克这些难关,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吗:“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我们不妨发挥发挥群众的力量,“攻无不克”。
  生1:我有一个问题:第4段“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里的“学者”和现在的“学者”一样吗?
  老师:大家觉得一样不?
  生:不一样。
  老师:现在的什么意思?我们常常说“某某人是个大学者”,是什么意思?
  生2:可能在某一方面比较有成就吧。
  老师:对,他是一个名词。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那在这,我们看,“学者不可以……”,他是不是就强调在某一方面有成就的人。
  生:不是
  老师:我们知道,“者”字在古代常常用在别的词的后面,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adj);“往者犹可谏,来者犹可追。”(v);“不知者无罪”(v)。最后构成的是个名词,对不对?在这也一样。“学者”=“学”+“者”=治学的人。你看,我们在理解词义的时候,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解决。下一个问题。
  生3:第三段中“非常之观”中的“非常”,怎么翻译?
  老师:“非常”现在是个副词,大家都很熟悉,在这篇文章里也是两个词,“非”+“常”=“不”“寻常”=“不寻常”。根据句子结构来看,“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两个“之”都是“的”,“观”是名词,那前面一定是adj,而不会是副词。只就需要大家平常的积累。(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还有没有?
  生4:第一段“而卒葬之”怎么理解?
  老师:“而”是连词,“卒”是“死”;“葬”动词;“之”用在动词的后面,肯定是名词了。翻译“而死后葬在那里。”翻译时要加上一个介词“于”;这句可以看成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大家要注意这种句式。(如:后文“有碑仆道”(于);“赐之彘肩。”(《鸿门宴》)省略了“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