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50字。
古诗词主旨一览
鉴于中考语文中的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经常设题考察其中心主旨(即文言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巩固该项内容,请初三语文教师参考使用,答案若不详尽,教研组进行完善。
注:使用之前请老师们先细致的审查一遍,再下发给学生。
1.《观沧海》一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全诗借舟次北固山下的所见,抒写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钱塘湖春行》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的妙处,除了成功地描绘了旖旎的早春风光之外,还在盎然的春意中,融合着诗人欢欣的感受。
4.《西江月》描写了夏夜行走在上饶黄沙途中所见的农村景象,表达了词人闲适的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5.《天净沙 秋思》中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孤苦寂寞以及思乡之情。
6.《龟虽寿》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与豪迈气概,以及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7.《过故人庄》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8.《题破山寺后禅院》逼真的描绘了寺院的幽静环境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宁静、怡然自得的隐逸情怀。
9. 《夜雨寄北》是一首抒情诗歌,诗人以诗作答,倾吐思念亲人,盼望北归团聚的感情。
10.《泊秦淮》抒发了作者途径金陵,夜泊秦淮,隔江听曲而引发的忧国忧民的感慨。
11.《浣溪沙》写词人在暮春的黄昏时分,对酒听歌,面对旧日的景物,感叹时光的流逝,不由大为伤感。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13.《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性的词,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14.《观书有感》借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点明了诗歌的主旨: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描绘暮春之景,情景交融,巧用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慰藉、思念和关切之情。
16.《山中杂诗》写出了诗人山中住所的清幽环境,从而表现出一种闲适恬淡的心情。
17.《竹里馆》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歌,意境高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18.《娥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永远的思念。
19.《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作者因闻折柳曲而引发出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0.《逢入京使》写于作者赴安西的途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之情。
21.《滁州西涧》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的景象,诗中有画,景中寓情,是山水诗歌中的佳作。
22.《江南逢李龟年》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之情以及诗人与李龟年彼此的飘零之感。
23.《送灵澈上人》诗人抒发了对灵澈的深情厚意,纯为写景,是诗中有画的佳作。
24.《约客》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25.《论诗》是表达他的文学见解,具体说是诗歌创作应该具有时代特色,应该有自己的创造,后人尽可以超过古人。
26.《归园田居》描写了诗人从事田间劳动的切身感受。他早起晚息,不辞劳苦,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的热爱和保持自己的清高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终生隐居的意愿。
27.《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