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集7(5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南京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潜( )滋暗长 ②深恶( )痛疾 ③不屈不náo( ) ④心旷神yí( )
2.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①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② 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③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逢席上见赠》)
⑤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太守行》)
⑥ 不以物喜,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⑨ 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一文中,就“文”与“气”的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 , 。”
⑩ 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
。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3.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一项是( )(2分)
A.《格列弗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活动状况。
C.《鲁滨孙飘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晃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晃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4分)
①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②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5.护士节前夕,某校初三⑴班的同学委托医院工作人员,给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护士阿姨们捎去一束鲜花和一封简短的信,信的内容如下:(4分)
亲爱的阿姨:
你们好!
①连日来,你们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面对SARS的挑战,你们没有丝毫的退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面对无情的“隔离”,你们以苦为荣,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呵护。②从报纸上了解到你们的事迹,使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决心以你们为榜样,也要为抗击“非典”做出自己的贡献。
祝
身体健康,早日凯旋!
×校初三⑴班全体同学
2003年×月×日
①这封信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说明。(1分)
②画线句有一个病句,请改正。(1分)
③除了献花和写信,你们班打算用什么活动来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呢?请写明活动的名称和步骤。(2分)
活动名称 步骤 河南省2003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语文试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16分)
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
(1)不食嗟( )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 )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
(3)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yín_______,坦荡如砥。
(4)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qì______一下,给屋顶加点草。
2、修改下面病句。(2分)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2)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3、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6分)
(1)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___________。(《三峡》)
(3)《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风”、“雪”的句子,请各写一句。(课内外均可,本试卷出现的及答其他题时用过的除外)
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2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5、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2分)
(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10题。(12分)
选 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
200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②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岳阳楼记》)
2、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①《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②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鸟”有关的完整的语句:
③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春风”有关的完整的语句:
④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沙漠”有关的完整的语句:
第二部分(3-27题 58分)
文言文(12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文章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请用曹刿的话回答)(2分)
答;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③公将鼓之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文(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死海之变
①死海没有死,它是活的,这当然不是说,死海真的充满着生命,而是说死海在变,死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地质变化。
②死海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交界初,死海的水面,大约在海平面以下390米。海水的含盐度很高,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在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死海”就以次得名。它为什么含有那么多的盐呢?这是因为,约旦河持续不断地将含有盐分的少量河水向它输入,而水分却通过蒸发而丧失着,这样,盐分就增高了。死海海水原来是分层的,原因也在这理。
③科学家盖特说,数百年来,从约旦河来的新鲜河水,不断地流进死海,形成含盐较少的死海上层。死海的深度约320米,上层占40米左右。在当地极度干热的夏季,流进死海的水量与蒸发掉的水量大致相等。这样,死海水体就得以保持分层状态;至少在人力开始对它施加干预以前,死海是稳定的、分层的。
④最近几十年来,约旦河水不断地被引去供农业和工业之用。这样就使死海上层的水开始蒸发而变薄;而且,上层的含盐度
湖北省黄冈市2003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15分)
1、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wú)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B、先帝不以臣卑鄙(bēibǐ)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倡”,倡导)
C、义兴人谓为三横(héng) 俶尔远逝(飞快地)
D、黄发垂髫(chuítiáo)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2、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2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3、按要求默写。(3分)
⑴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⑵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无不欣慰地说: , 。(用赵翼《论诗》中相关诗句回答)
⑶李白的诗以夸张、奇特的想象见长,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来。
①
②
4、某列车长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大伤脑筋,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张告示:“为了大家的舒服,请随手关门。”告示贴出后,情况有所改变,但收效不大。列车长灵机一动,将告示中的对象作了改动。改写后的告示为“ ”。从此,情况大有改观。你知道列车长的告示是怎样改写的吗?请在横线上写出。(2分)
5、下图是中国邮政继1991年和1998年发行的抗洪赈灾邮票之后所发行的反映我国重大灾害的第三套邮票,主题为《万众一心,抗击非典》。请仔细观察这枚邮票,用简洁的文字对其构图设计及含义加以说明。(3分)
6、按要求答题。(3分)
已知:①备考前夕:某学校初三(2)班晚10∶30下自习
②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
求:考入重点高中
解:眼皮十分沉重
答:九年寒窗苦,苦海无边
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给该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⑴信息① ;
② 。
⑵建议: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15分)
观书有感
山东省菏泽市200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同学:
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注意事项:
1、此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先把密封线以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题2分,共14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鲁西南大地平坦如dǐ ( ),资源丰富;菏泽牡丹姹( )紫嫣( )红,幽香四yì ( ),沁( )人心脾( )。菏泽人正在利用本地优势zhāo( )商引资,发展经济。一幅气势磅bó ( )、前景迷人的菏泽远景规划图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2、下列四个括号内应填写的一组词语是( )
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甲〕;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乙〕。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趋于明快、〔丙〕、奔放,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丁〕。
甲 乙 丙 丁
A冷峻 威严 热烈 亲近
B冷静 威力 热忱 亲密
C冷清 威势 粗犷 亲热
D冷寂 威风 绚丽 亲切
3、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下面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苟”表假设,是“假如”、“如果”的意思。
B“以”在这里是“付与”的意思,“生死以”是说把生与死交给国家。
C“岂”表反诘,是“怎么”的意思;“之”代指“祸”与“福”。
D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死交给国家,怎么能因个人利益而避福趋祸呢?
4、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两个成语,再现我国全民防治“非典”(SARS)的情景。
“非典”(SARS)凶猛袭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上下, , ,科学防治,战胜“非典”,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前,我们已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的作者都是陶渊明。
B《哥白尼》是我国科学家茅以升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的一篇传记。
C《藤野先生》、《孔乙己》和《一面》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自传》是鲁迅先生记自己生平经历的一篇文章。
D《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古代英雄的石像》、《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
7、诗词填空:
①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②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用 , 两句写出了将帅用牛肉犒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军乐和战歌声的悲壮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