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5/18 1:2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张超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
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
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
情。”教学重点应放在描写“百草园”部分,而对“三味书屋”部分,因其距学生的生活略
显遥远,可略学。所谓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束缚儿童的身心发展之说,较牵强,有概念化之嫌,
可不涉及。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想像(如百草园的美景)、动
手实践(如雪地捕鸟)、模拟表演(如私塾先生读书)、口头作文、书面写作等形式,努力
创设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空间和氛围,真正把“讲堂”变成“学堂”。
  一、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这一课着重实现两个教学目标:(一)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
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二)体会作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散文笔
法。
  二、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
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教师以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或用配乐磁带),为学生理解文意题旨及
风格特点作好铺垫。(如换成学生自读,效果较难保证)。
  四、重点学习
  (一)详学“百草园”部分。
  问:作者回忆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
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最爱读?(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能否给这
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①《我的乐园——百草园》;②《童年的乐园》;③《童年趣事》;
④《绿色童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
  “相传叫百草园”,连园名都是“相传”而来,可见年代久远。开篇即渲染一种沧桑感、
神秘感,令人向往,急欲一游。第一段最后一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
第一部分的“文眼”。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怀恋。
  问: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
细腻逼真:“百草丰茂的百草园,在身体四周铺展开来,空气中弥漫着百草清纯的芳香和泥
土温和的气息。时而站在菜畦的垅上,弯腰间一间苗,菜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下闪
耀着七彩光辉。时而站在井台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栏,洁白而光滑。纵身从井台上跳下,仰
起头来,看高大的皂角树,从墨绿的树冠上,透射下一缕缕笔直的光线,斑斑驳驳地印在地
上,微风过处,无数光斑闪耀,像一地碎纸屑在翻动。爬上桑树,把柔嫩的枝条拉弯,摘一
把桑椹,又红又紫晶莹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满了口水。看到树叶里拉长声音、引吭高
歌的鸣蝉了吗?看到黄黄的菜花上那只忙忙碌碌的黄蜂了吗?时起时伏,嗡嗡不已。突然,
一只轻快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上云霄去了,天瓦蓝瓦蓝,只有朵朵白云飘浮着,天上早
没了云雀的影子。……”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以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
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