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80个字。
中考非写作类写作试题解析
古交第四中学刘永爱邮编:030202 电话:13466807392
综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除了在最后设置写作试题以外在积累和阅读部分也设置了一些非写作类的写作试题,这类试题或记叙或说明或描写,它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补充考查。
一、试题特点:
(1)分值较大
(2)题干复杂
(3)大多出现在阅读题的最后一题,既联系文本,又关注生活。
二、试题解析
1、纳些“优秀灵魂”通过文学作品和媒体走进我们的心灵。请选择大家熟知的一个人物,描绘他(她)令你难忘的破碎之美。要求不少于80字。
这是2005年太原中考阅读试题。要答好这道题必须深入文本,理解何谓“破碎的美”,此外就需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作答。下面我们看几个学生所做的解答。
破碎是美丽的。邓亚萍从四五岁就开始练乒乓球,到八岁时已技艺超群,她满以为自己可以进省队,却不料“因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而落选。年幼的她伤心的哭了,但她没有放弃,她以比别人付出百倍的努力在13岁时力克世界冠军。她虽然破碎了,但一样美丽了。
从答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破碎的美》中的“破碎”没有深入理解。文本中的“破碎”是指人生路上的大变故、大挫折,而不是生活中的小波折。显然邓亚萍没有入选省队应该是她生活中的一个小坎坷而非大变故。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美,而破碎也是另一种凄美。满月固然美好,但弯月又何尝不是更加引人遐想。陶渊明一生官场坎坷,尽管没有在朝廷做出贡献,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同流合污,隐居躬耕,过着悠然闲适的生活,也因此写的诗歌清新自然,流传千古,为后人敬仰。陶渊明的官场生活破碎了,这便是美,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这位同学所选的事例很切合考题,但是在叙述中,陶渊明的“破碎”却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表述也不是很流畅。此例我们可以改为: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最黑暗的时期,虽然他少有“大济苍生”之志,但家道中落,社会黑暗,最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虽然陶渊明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但他却让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社会中特立独行的灵魂。
下面我们再看一位同学的答案:
2005年在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中,中国选手王蒙和他的搭挡在进行花样短道速滑赛表演赛接近尾声时,这两位本该夺得金牌的宠儿由于失误而滑倒在溜冰场上,在观众哗然时,王蒙的搭挡把脚也扭伤了,他忍痛站了起来,继续完成了剩下的表演,他们与冠军失之交臂,可中国人却沸腾了。这份破碎的美映出了中国人的骨气,秀出了中华儿女的坚强!
很显然这位同学所选事例恰当,叙述中重点突出,“破碎”和“美”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且语言生动,尤其是最后两句给人一种积极昂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