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2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15 20:55: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00字。《游褒禅山记》教案
  华南师范大学   中文0401  胡哲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重点字词(正音、虚词、一字多义、活用、通假等)。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3、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翻译、理解、感悟、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借鉴意义。(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类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展示
  教具:ppt和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布置:
  1、朗读全文,掌握注释。
  2、试画出作者游褒禅山的路线及沿途风景图(慧空禅院、华山洞、碑、后洞),课上抽查
  教学程序:导语、导读,然后就是具体课文的解读
  第一课时
  目标:
  1. 准确朗读课文,(字音、句读、感情)
  2.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 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主要是1.2段)
  4. 准确掌握作者的旅游经历(为理解下面议论作铺垫,并可让同学就此阐发个人的感悟)
  (一) 导入新课(3分钟)
  (二) 指导自读(4+5分钟)
  1. 放课文录音,并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完成下面要求:
  (1) 注意字音与句读(舍 庐冢 谬 瑰怪 胜道 咎 穴 窈 相)
  (2) 圈出所有“其”字(20处)
  (3) 找出文中最触动你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2. 提问(2)
  听完录音了,现在同学们清楚了王安石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了吗?
  (请同学回答全班齐答。提示:游褒禅山及其游后的所感)好,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文中最能触动大家心灵的句子是哪一句呢?(…………,在老师第一次学者文章的时候,我拿笔画下的是下面的句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好了,不知道大家听了那么多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点呢?(都是王安石议论的内容居多,提出这篇游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处,即事明理,叙议结合)。面对同一篇课文,同学们也各有不同的触动点,面对同一样的景色,不同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就如我们的作者王安石。)
  (三) 作者及课文背景介绍(3分钟)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公元1085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