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情作文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托物言情作文训练
重庆市云阳中学 蔡宪忠
1、 作文题目:
《天凉好个秋》——《我们这个年龄》——《痛》——《送别》
2、 训练目的:
通过构置场景言情言志,训练想象能力,并脱去作文中千篇一律地公式化写作的弊病和无病呻吟的稚气。托物言情(志)最适合传统的欣赏习惯和成熟的审美心理,能含蓄地表达情怀,较之直接抒情写作的难度更大,也具有更高的艺术性,所以,作为高三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并有意运用这种抒情言志的方式。从学生作文的阶段性来说,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两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记事写景之后要点明意义或题旨,叫卒章显志,叫画龙点睛,叫升华主题,多采用议论和直接抒情的方式;高级阶段,以事寓意,以景含情,其叙事自有意旨,其状景自含深情,给人以隽永含蓄之美。高三学生的写景状物叙事应该达到这一高级阶段,应该使文章呈现出含蓄成熟之美来。
3、 作前指导:
《天凉好个秋》。①辛弃疾《书博山道壁》“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是用“天凉好个秋”的无可奈何的语言形式来表达郁积于心而无法排遣无法言说的浓浓的愁情。②“凉”有肌肤之凉,有心境之凉。题目引自辛词,是要学生用秋之特有景物来表现心中之凉,这种凉不能直说,直说则太露而无味,唯托物才能传达个中真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见离愁之浓之深,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远去的孤帆已消失在水天之外,而诗人还孤独地长久地伫立在曾经道别的岸边极目远望,这定格在读者记忆中的形象的画面,是说不完道不尽的离愁别绪。其抒情的高妙,千载以降谁能出其右?这完全得力于寄情于景。本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巧借外物虚拟情景来表现心理。③可写秋风秋雨秋花秋叶秋虫秋水,秋之气候,秋之精神……④构置场景,特别注意突出细节,唯细节最为感人。
《我们这个年龄》。①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写作训练应有意调动这人生经验的仓储,并加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这个年龄的喜怒哀乐,这个年龄的多愁善感,这个年龄的七彩梦幻,以及奋斗之志,珍爱之情,真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情。但如何恰当地表达这诸种情感,是需要通过系列的有效训练才能做到的。②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是因为胸中自有“情意”,而“我们这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