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18 15:19: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10字。
  《家》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 能力目标: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3、 情感目标: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
  (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研讨课文
  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简介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3、课文分析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B、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么作用? 
  (2)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4)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什么?
  明确:(1)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2)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3)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4)作者的写作方式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C、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