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40字。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
江苏省淮阴中学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文明的对话•认识与沟通”板块,和前一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在同一板块,本文在板块内属于选教或者自我阅读的内容。教学要求和上一篇接近。一是进一步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提高自己对中西文化认识的见识;二是人文教育上,了解并亲近祖国文化,辨别并善待外来文化;三提高思考和辨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体会议论文的结构和写法。教学仍然以多读,把握信息,思考归纳为主;进一步学会探讨问题。本文安排自学,由于课文比较长,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走马灯一过了事,既安排自学,就要学习到位,课上给足学生时间。
教学目标:
⒈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⒉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⒊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⒋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陈炎,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7年,2000年分别获山东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周来祥和曾繁仁教授,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兼任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史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为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等学术专著多部。由于上述研究,陈炎教授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跨世纪文学评论一等奖”、“刘勰文学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者津贴”。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