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考语文试卷集1(6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9/25 18:17:00
  • 资源来源: 本站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2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8分)根据要求填空。
(1)《〈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西湖六月优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以景写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 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5)《醉翁亭记》描写了“山间之四时”,其中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4分)改正下面(1)小题的错别字和(2)小题的语病。
(1)“费寝忘食”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无微不致”错别字是: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林红老师当上了我市2001年“十佳青年教师”的荣誉称号。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3—17题。
(一)(10分)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步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节选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3.(2分)“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一句中的“硬”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坐车的”的什么性格特点?试想像“坐车的”的心理活动,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来。
答: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从文段内容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答:祥子的痛苦来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分)文章最后将哆嗦的样子比喻成“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①维生素K是维生素家庭中的止血“功臣”,人体缺少它,出血时血就不能凝固。
②维生素K的两兄弟K1、K2的性格、脾气有同有异。
③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中性黄色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性质十分
200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孙头早相中(xiàng zònq)了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
  B.在人生的旅途中,坎坷(kǎn kě)、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
  C.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yíng),坦荡如坻(dǐ)。
  D.看红妆(zhuāng)素裹,分(fēn)外妖娆。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年试验完毕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二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没有被录取)
  B.我们既不应当因为有了点错误便偃旗息鼓,悲观泄气,更不应当因为有了错误就否定改革。(这里指改革事业不张扬、不渲染)
  C.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摧残)
  D.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这里比喻革命刚开始)
  3.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主干:我是橘树)
B.我站在码头向西看,海面上浩浩荡荡停泊着十几艘满载货物的巨轮,待命进港。(这是病句,状语“浩浩荡荡”与动词“停泊”搭配不当)
C.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句)
  D.现在党的农村政策,不是十年内战时期那样的土地革命政策,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选择复句)
  4.下列作品、出处、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藤野先生》——《呐喊》——鲁迅  
B.《<白毛女>选场》——歌剧《白毛女》——贺敬之、丁毅等
  C.《变色龙》——《契诃夫小说选》——契诃夫
  D.(范进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
  5.根据下列情境,说话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兵正在认真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
  B.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买本新书吧!”
  C.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同学说:“没关系。”
  D.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么课?”这个学生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
  6.默写填空(8分)
①看画面,默写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
北京市房山区2002年初中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卷
第I卷(24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均为选择题,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背诵。
  2.考生要按要求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题号要对应,填涂要规范。
  3.考试结束,将试卷和机读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用铅笔把“机读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3分)
1.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蹒跚(pán)  芳醇(chún)  B.匀称(chèn)  阴晦(hùi)
  C.拮据(jǖ)   镂空(lòu)   D.上溯(sù)  裨益(pì)
2.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A.古朴  滑稽  循序渐进  B.烘托  瞻仰  自出心裁
  C.周济  锁屑  精益求精  D.疏浚  悠久  敝帚自珍
3.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  )。
  ②祥子有些(  )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
  ③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乖巧,很讨人喜欢。
  ④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  )!
  A.和乐 害怕 驯顺 盼望  B.和气 畏惧 驯服 期望
  C.和睦 胆怯 驯良 渴望  D.和美 胆寒 温顺 希望
4.根据句意,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  )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  )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  )没有好处。
  A.由于  所以  就  B.如果  即使  也
  C.尽管  如果  也  D.如果  即使  就
5.作品、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时代(或国籍)对应有误的是
  A.《马说》      韩愈   唐朝
  B.《范进中举》    吴敬梓  明朝
  C.《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法国
  D.《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丹麦
6.与原文顺序完全相同的是
  ①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③我们已经点开船
  ④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⑤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⑥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⑦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
  A.⑥③⑤②⑦④①  B.⑥③⑤⑦②④①
  C.⑥③⑤④②⑦①  D.⑥③⑦⑤②④①
7.文言语句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是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B.以俟(sì)夫观人风者得焉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yí)陛下
  D.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8.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虽鸡狗不得宁焉。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有二十一年矣。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Ⅱ卷 (56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包括五道大题:二、填空,三、阅读文言文,四、阅读记叙文,五、阅读说明文,六、阅读议论文。
2.第Ⅱ卷各题必须在本试卷上按要求作答。
二、填空,完成9—12题。(共4分)
  9.        ,当春乃发生。
  10.        ,天涯若比邻。
  11.七八个星天外,         。
  12.忽如一夜春风来,         。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0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①鼓       ②测        ③靡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夫战,勇气也。

  ②一鼓作气。

15.用原文回答问题。(2分)
  长勺之战,“公将鼓之”,曹刿认为“未可”的原因是            
                     ;“公将驰之”,曹刿认为“未可”的原因是                        。
16.上面文字表现了曹刿怎样的作战思想?(2分)



四、阅读记叙文,完成17—20题。(共14分)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他身材很高大;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
2002年甘肃省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A卷 (10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1-5题各3分,第6题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羞赧 (nǎn) 诘 (jié)责 兑 (duì)换 挑拨离间 (jiān)
B.周济 (jǐ) 馈 (kuì))赠 造诣 (yì) 忍俊不禁 (jīn)
C.狭隘 (ài) 内疚 (jiù) 挫 (cuò)折 载 (zài)歌载舞
D.奖券 (quàn) 着 (zhuó)陆 埋 (mǎi)怨 拈 (niān)轻怕重
读下边的文字,完成2、3两题。
班会上,班长(①)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足”字旁,又在右边添上一个“隹”字,然后转过身问:“谁认识这个字?”“duī——”“zhuī——” “根本没这个宇!”大家(②)地说。“难怪大家不认识,”班长说,“这是我造的字,它读作‘tuī’,是咱们班专用的‘推门’的‘推’字。今天的班会就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2.文中括号里应填人的成语是( )
A.①煞有介事 ②异口同声
B.①装腔作势 ②议论纷纷
C.①一言不发 ②众说纷纭
D.①郑重其事 ②七嘴八舌
3.这次班会要讨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一带山青水秀,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B,我写信告诉哥哥说,金盒子是我寂寞中惟一的良伴。
C.我听得出他言外之意对我有些报怨。
D.他们的青春岁月曾以连环画为启蒙,以连环画为慰籍。
5.文学常识填空。
①《 》是我国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②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
③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沁园春•雪》中赞颂当代英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夏两季景色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A)(30分)
(一)第一声喝彩
秦文君
①我家附近有户带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儿带女,有点早衰。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有时女主人就采些花插在一个水桶里在门口出售。我曾在那儿买过大红的康乃馨、黄色的玫瑰,她把花束递过来时,我都能看见她那双粗糙的花农的手。
②有一天黄昏,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火焰,我指着它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大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思。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半龄不相称的羞怯。
③翌日清早,我又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挑出的红玫

2002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试卷语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运用(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陕隘yì 惟妙惟肖xiào
  B.热忱chén 坦荡如砥dǐ
  C.归省xǐng 拈轻怕重zhān
  D.裨益bì 挑拨离间j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葱笼 秀颀 甘败下风
  B.踌躇 沾污 见义思迁
  C.阴晦 瞻仰 敝帚自珍
  D.祈祷 迁徒 自出新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丁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5.仿照下列句式造句(“爱”的对象可填人、景、物等)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人们都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任选三句填写,多写的不另给分)(6分,每小题2分)
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描写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写)
  ④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五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共34分)
  (一)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于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于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于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⑥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
2002年安徽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歼 (jiān)灭 疏浚 (jùn) 分 (fēn)外妖娆
B.迸 (bèng)裂 阔绰 (zhuō) 姹 (chà)紫嫣红
C.颓 (tuí)唐 和睦 (mù) 偃 (yǎn)旗息鼓
D.差 (chā)役 烹饪 (rèn) 杳 (yǎo)无消息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萧索 潜滋暗长 不屑置辨
B.溃退 惟妙惟肖 举一反三
c.潮讯 莫名其妙 德高望重
D.谦逊 为富不人 重峦叠嶂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常常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书中的学说。
A.修正 评判 辩论
B.辩论 评判 修正
C.评判 修正 辩论
D.修正 辩论 评判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捕蛇者说》选自唐代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
C.《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将正确排序的序号依次写在方框里。(3分)
①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②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③然而事实不会这样。
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⑤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⑥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3)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人梦来。
(5)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6分)
(1)《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4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