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考语文试卷集3(6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2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全省统一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语文试题
一、文言诗文(满分25分)
1、默写填空。(6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______。
(3)故曰,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
(5)夕阳西下,______。
(6)但愿人长久,______。
2、按要求填空。(2分)
《春夜喜雨》中,作者想像雨后清晨百花盛开的美景的语句是______。
3、选出诵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浮光/跃金,静影/沉譬。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选出对下列加横线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2分)( )
A、谈笑有鸿儒(轻)
B、渭城朝雨浥轻尘(吹)
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过失)
D、野芳发而幽香(香气)
5、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使人委靡死亡。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读文章的人。
C、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6、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郎琊也。山行六七里,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选文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2分)
(2)选文蓝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写在下面并改正。(2分)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3)解释选文中红字词的意思。(3分)
环______ 谓______ 意______
(4)写出选文结尾处划横线句子的大意。(2分)
(5)概括选文大意。(2分)
二、现代文阅读(满分45分)
在下面的选文(一)、(二)、(三)、(四)中,由你任选其中三部分选文来回答问题,未选部分请在相应的序号前注明“不答此题”。
(一)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7-12题。(15分)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深圳市200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3大题,共8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校名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方格内,不准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3.答选择题时,请将选项的编号填进括号里: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作文写在本卷作文格内。
一、书写与默写(10分)
1、请将下面一首五言绝句,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右边的方格内。(4分)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2、请把下面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6分)
(1)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2)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3)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6)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二、阅读(5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己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今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3、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①________②________)(4分)
A、为坛而盟/山盟海誓
B、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吴广为都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来看,你认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选自鲁迅《孔乙己》)
6、上段文字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众人”中的“哄笑”,有的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从孔乙己身上读懂了什么?(结合全文,就其中一方面简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3分)
(一)默写(10分)
1.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3.《少年中国说》中以龙来比喻中国少年无限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下列A、B两组中任选一组默写(不能两组都做)
A组:
(1)北风卷地自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3)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4)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__。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
B组: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3)然一沐三屋发,________________犹恐失天下之士。
(4)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5.后遂无问津者( )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7.从下列A、B两组中任选一组(不能两组都做)
A组: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3)何暇论人哉( )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B组:
(1)弛担持刀( )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宴子将使楚( )
(4)策之不以其道理,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7分)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敝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i圄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00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中考资源网 2002-11-3
200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2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2分,计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赦免(shè) 窘迫(jiǒnq) 强词夺理(qiáng)
B.供应(gōng) 魁梧 (wú) 韦v编三绝(wéi)
C.[u]讹诈(é) 鞭笞 (chì) 并行不悖 (bèi)
D.谬论(niù) 修葺 (qì) 挑拨离间 (ji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妄自菲薄 负隅顽抗 不屑置辨
B.绿草如荫 偃旗息鼓 怨天尤人
C.陈词滥调 混然一体 徇情枉法
D.美轮美奂 大事渲染 再接再厉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那瀑布的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B.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的袭击,就像一只黑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
C.蓝天下,一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
D.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心惊胆战的搏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B.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C.“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五个高新区的发展,我省的西安、杨凌两个高新区均在其中。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二)默写、填空(10分)
5.默写上句或下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3)鸡栖于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羊牛下括。((君子于役》)
6.按要求默写:(2分)
(1)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3分)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
(3)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8.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2分)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4分)
9.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1) 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2年山西省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中考资源网 2002-11-11
2002年山西省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按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中的句子,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
2.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4.《春夜喜雨》中,描写想象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一文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篇,课内课外均可)
示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7-8两题(4分)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___________,由绚烂到____________。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____________。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他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zhuì( )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亭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7.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三个最恰当的,分别将
其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3分)
①安详 ②安逸 ③平静 ④平淡 ⑤体尝
⑥体察
8.根据拼音把相应的汉字写在其后的括号里。(1分)
按要求完成9-10题。(6分)
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碧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日使画面色彩缤纷,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分)
10.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3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让人 ______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能力(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2002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给下面诗歌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jì,岁月不待人。
①盛:____________ ②jì: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光荣地____________了她的八十华诞。
②铁路价格听证会上,听证代表们表示要认真行使法律赋予的____________。
③“五•一”长假期间,____________的游客使各地风景区热闹非凡。
A.度过 权利 滔滔不绝
B.度过 权力 络绎不绝
C.渡过 权力 滔滔不绝
D.渡过 权利 络绎不绝
3.下面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B.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我国今后五年发展的总蓝图。
C.市场经济时代,做人也要厚道,忌欺诈,讲诚信为本。
D.中学生应注意文明上网,在虚拟世界里不但要避免对坏人的警惕,也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4.仿照例句,以“爱”为话题,另造一个句子。(2分)
美,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5.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蒲松龄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小说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先帝”指刘备,“崩”在古代指皇帝的死亡。
D.韩麦尔、保尔•柯察金分别是都德《最后一课》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
6.填空。(4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出师表》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古诗词中描写雨景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马之千里者 执策而临之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
C.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策之不以其道 得道者多助
8.从文中选句填空,选句中要包含例句中加点的词,且两词用法不能相同。(2分)
例句: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