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22 19:00: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060字。
  《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黑暗笼罩、困难深重形势下作者对抗战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2、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设计提要
  1、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2、理解作者从“窒闷”到“微笑”的感情脉络。
  ◆设计实施
  一、导入课题。
  我们都读过《白杨礼赞》,都知道文章极力讴歌了白杨树坚韧朴实的优秀品质,但作者的意图并不在此,他歌颂的是党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农民正直朴实的品质和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运用的是什么手法?(象征)在同一历史时期,现代文学巨匠巴金也用这一手法写了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题目是《灯》。
  二、朗读课文    引入意境,初步体会作者从“窒闷”到“微笑”的感情脉络。
  (1)、齐读第1~3段后提问:
  ①作者从噩梦中惊醒,心里感觉怎样?(明确:窒闷)
  ②作者为什么会感觉“窒闷”,哪些词句揭示了原因?(明确:噩梦、漆黑)
  ③在漆黑之夜,一般人希望眼前出现什么?(灯光)出现没有?(明确:看到“几点灯光”)
  (2)、体会作者在“窒闷”中看见“灯光”的心情。
  ①找出有关词句。(明确:第2段“但是”之后的文字和第3段中的“扫”字)
  ②引导学生赏析这些词句,体会作者心情。(明确:“但是”之后通过视觉的变化由近及远,由高至低,侧面写了“灯”,一个比喻句化静为动,一个“扫”字显出灯光的力量,这些都写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3)、提问:这一心情流露于外表的情态怎样?齐读第13段后回答。(明确:“微笑”)
  (4)、从“窒闷”到“微笑”的心情变化过程作者这样说:“想着想着,就对着山那边微笑了”,作者想了些什么?(提问引出下面的步骤)
  三、找出课文写“灯”、“灯光”的一些材料。
  (1)、教师朗读第5段,作示范分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