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与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与训练
作者:南京金陵中学 张昊
[读后学写]
[范文评析]
那一次我真的哭了
常听大人说我的眼睛像陕北的土地,干涸无水。的确,我不爱哭,生下来不因为爸妈打骂而哭的几乎没有。不过,那一次我真的哭了……
那是一年的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去参观一所山区小学。我们坐着空调大巴,听着流行音乐,嚼着口香糖,经过一段颠簸的山路,终于抵达了佘山平楼村小学。
我们跳下车,眼前是一条泥泞的小路,路口是小学的校门,与其说它是校门不如说只是用三块木条钉成的“门”字型框架,上面用红漆写着“平楼村小学”。大家穿过简陋的校门,小心地走过这条泥泞的小路,前方宽阔的沙地上是两排瓦房,破旧的墙面已只剩下了红砖。房前的一棵死梧桐前站着四排迎接我们的小学生,他们个个衣衫破旧,有的还光着脏兮兮的脚丫,从他们呆滞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们从未离开过这个小村庄,也从未看过我们这些穿着入时的城里年。“哎,真老土!”我心里不禁这样想。我们上前与小学生们聊了一会儿,也让僵冷的气氛缓解了一下。不一会儿,是该听他们上课的时间了。
我们随着小学生走进他们的教室,印入眼帘的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暗淡的光线,没有讲台,学生的书桌就是几块砖头上放置一条木版。我们被邀请坐在最后一排,坐在这里连带着眼镜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当地的老师开始上课,这是我发现教室门口有一个背着菜篮的小女孩,十一二岁,穿着粉色的花上衣,黄色的裤衩,光着脚丫,也许由于农活,她全身又黑又泥。她半身躲在墙后,似乎怕挡住仅有的一缕阳光,左手把着墙,扎着两支羊角辫的头向里探视。她双眼注视着老师,并不在乎我们这些参观者,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
“她怎么不进来呢?”我轻声问道。“啊,她家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没钱教学费,老师又不忍心赶她走,所以只有让她在门口听。”一位在校老师介绍着说。就在这是,讲课老师让一位小男孩上台读他的作文,小男孩拿着一本又黑又小的本子上了台,“《我的姐姐》”,他努力地读着,但普通话很不标准,“我有一个好姐姐……”作文说的是他的姐姐因为家里没钱供两个孩子上学,毅然地把自己的上学机会让给了还不会作农活的弟弟,而自己则分担起了家庭的农活,为家里挣钱,但仍不放弃读书的机会,务农回家时顺路听一会儿课。
听到这里,我向门口望去,那个小女孩已经不在那儿了,看见的只是远远的山路上,她那娇小而又疲惫的身影,我感觉到她的心里正在哭,而在脸上她硬撑着不让泪水流下,让一切上学机会都归于了弟弟。
我看着那个背影,眼前一阵模糊,我哭了,是在怜悯那个小女孩?是在痛恨自己昔日的自傲?还以为这姐弟之情所感动?我不清楚,也许都有,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点评]
“希望工程”媒体介绍的太多了,但真正去体味、感悟“希望工程”的凝重,成为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并由此而动真情,是需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
本文小作者借一次夏令营之机,深入一山村小学,用真实的笔法为我们描绘出那一幕幕真实的场景:简陋的教室,砖块与木板搭成的板凳,昏暗的光线,衣衫破旧、光着脚丫脏兮兮的小学生……
就在这一场景中,小作者又用电影特写式镜头,让我们看见教室门口一个背着菜篮的全身又黑又泥的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她双眼注视着老师,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
为什么不进来?小作者巧妙地通过教师的介绍与教室内一小男孩朗读的作文解开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