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专家指路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位语文专家曾说,一个人如果在20岁前文章还写不通,那么怕就一辈子难写通了。老师也常在一些同学的作文后写上“语句不通”、“文章欠通顺”这样的批语。可见尽早地把话写通顺,是学好作文的一个关键问题。
如何把话写通顺呢?
首先,要坚持“我手写我口”。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嘴上是怎么说的,我笔下就依着这写下来。通顺的文章,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思想的自然表达。如果硬要摆出一个作文的架式,刻意去雕凿,往往会矫揉造作,读起来就疙瘩,就别扭。既然是“我手写我口”,那就得注意平时的口语训练,就得多争取机会练习说话,掌握口头表达的能力,努力把话说得清楚、明确、简洁,进而说得得体、到位、生动。凡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的人,难把文章写好,而说话清楚、有条有理的,至少会把文章写得通顺。
其次是注意用词的适合。“词”是文章的材料,材料不当,文章就难通顺。所以一定要讲究用词的准确、恰当,切忌“词不达意”。譬如有篇作文写班上新来了一位转学生,作者为了突出这位新来同学的优秀,就写了这样一个句子:“他一到我们班上,就有鹤立鸡群的感觉。”显然是“鹤立鸡群”这个成语用得不当,为了褒一个,岂能贬一群。至于“然而”、“对于”、“那么”这些虚词,它们各有各的作用,一定要使用得当,决不可乱用。语意并无转折,也用“然而”,动不动来个“那么”,文章读起来就有点“涩嘴”了。
第三,写好了一定要自己读几遍。出声读或不出声地读,读得顺口了,文章离通顺不远了;读得不顺口,总感到有点不顺畅、不畅达;那就得好好斟酌,是词用得不当,是句子上下没接上气,是哪里简而不明,还是哪里重复或过于噜苏了,于是一一修改。古人讲究“文气”,叶圣陶先生说,这“文气”的“最实际的意义无非念下去顺当,语言流畅妥帖。”气顺,当然来自话顺。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要多读名篇佳作,有些精彩的片断甚至要会背诵。我们通过课外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词汇,掌握句式,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感。许多同学句子写不通,文章写不顺,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语感,或者说没有良好的语感。多读佳作名篇,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样,在自己作文时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做到文从字顺。
(本文作者系扬州市教育学会会长)
二、学会“抠字眼”
命题作文的审题,要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必须学会“抠字眼”。“抠字眼”是指探究题目中关键字词的含义,明确信息导向,写出佳作。
题目中要“抠”的字眼,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比较含蓄的字眼。这些字眼,往往有引申意义或者比喻意义。遇到这类字眼,不仅要明其本义,而且要“抠”其他义。如本期作文题要求“写一件类似‘1+1≠2’的事情”。其中“1+1≠2”这个公式的含义就要“抠一抠”。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公式不难理解。如果将它与“类似”、“事情”两个词联系起来看,便会发现这个公式概括了生活中某些现象,即几个数字(人或物)量的相加之和不等于其质的相加之和。而这类事情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并不鲜见。本期刊登的《剪不断的同胞情》、《夕阳的温馨》(修改稿)两篇佳作,深刻地理解了这个公式的含义,写得相当精彩,值得一读。
二是揭示文章写作重点的字眼,即题眼。题眼在写作中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有“抠”的必要。由偏正短语做题目,修饰性的定语往往是题眼,修饰性的定语往往是题眼,如《一张珍贵的照片》中的“珍贵”;如果定语是限制性的,那么中心语往往是题眼,如《生活中的发现》,“发现”便是题眼。单句作题目的,题眼往往是动词谓语,如《她教我怎样做人》中的“教”字。上述题眼,非“抠”不可。另外,单句题中的谓语动词前面,如果出现了副词,这个副词也不能轻易放过。例如,《这也是课堂》、《我又想起了那句话》中的“也”字和“又”字必须正确理解。否则,作文就会偏题。
三是提示、限制写法的字眼。一篇文章如何写并无一定之规。但是有的题目中有的字眼提示、限制了写法,不可不“抠”。本期作文题《嗬,他(她)呀……》中的“嗬”字是表示惊讶、赞叹的叹词。这个字选那些能表现“他(她)”的与众不同之处的素材;在人称上,要用第一人称向读者介绍“他(她)”;在表达上,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并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在用法上,字里行间要流露出赞赏之情。这样一“抠”,你便会惊叹:嗬!一个小小的“嗬”字,蕴含的信息导向还真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