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7/5 21: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伶官传序》教案设计

         河南中牟一高 张胜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引异学生诵读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史论,教学时可与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进行比  较教学,指导诵读,品味语言,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力求学生在比  较中解决问题,从启发中有所发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二、比较标题,换成史论题目
  这篇文章单从标题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序文,但从内容上它却和前面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的体裁一样,都是史论,那么就这三篇文章的标题而言,如果站在史论的角度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过秦论》《六国论》两个标题上都有一个“论”字,这是史论文的标志,而且从这两个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文章的主旨,也就是说文章标题就是文章核心,就是文眼。而本文虽是史论,但它根本就不是站在史论的角度命的题,而是站在序文的角度命题的。
 好,那么现在我有个提议,如果我们也站在史论的角度为本文更换一个标题,而且也要有一“论”字,还要能反映文章主旨,大家看要怎样改才好呢?(讨论)
  提示:庄宗论、后唐论、盛衰论、兴亡论。这几个题目都是可以的,那么我们就把“兴亡论”确定为本文的新标题,它即简单又能反映文章论题。好,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地看一看由我们自己命名的名人的名作--《兴亡论》吧。
  三、比较内容,探讨内在联系
  既然这三篇文章都是史论,而且我们也给他们统一了标题形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先默读一遍课文,与前两文比较一下,看内容上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读完的同学请注意比较,找出比较点,列出发言提纲,准备回答。
  提示:〈1〉都是史论,都是由历史事实得出经验教训。
     〈2〉都论及国家兴亡的原因。
     〈3〉再深一层,秦的兴,是由于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秦的灭,是由于帝王不施仁政;六国破灭,则在六国之君争相赂秦,它们的兴亡都正如本文所讲的“盛衰兴亡皆在于人事”,它们都可作为本文论点的典型例证,因此本文论点有着更强的普遍性。
  由此看来,这三篇文章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了。接下来我们再比较一下它们语言上各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